一、膠袋的印刷適性對油墨轉移量的影響
印刷效果是通過油墨在承印物上的合理附著來實現的,因此膠袋表面的物理、化學狀態直接影響油墨在其上面的轉移量。
二、改善膠袋薄膜的印刷適應性
⒈提高膠袋薄膜表面可印性的必要性
物化理論表明,在承印物上要獲取良好的可印性,承印物的表面張力應高于油墨的表面張力。這正是各類承印物在印前做活化、粗化等前處理加工的理論基礎。
PO、PE膜系非極性高分子材料,化學性能穩定,表面張力小,加之合成樹脂時添加的開口劑抗靜電劑耐老化劑等影響,難和油墨粘結。
⒉處理膠袋薄膜印刷適性方法,
(1)等離子體處理
等離子體是電離了的氣體。它由電子、離子和中性粒子3種成分組成,其中v子和離子的電荷總數基本相等,故整體是電中性的。通過放電裝置將電離的等離子體中的電子或離子打到承印物表面,一方面,可以打開材料的長分子鏈,出現高能基團;另一方面,經打擊使薄膜表面出現細小的針孔,同時還可使表面雜質離解、重解。電離時放出的臭氧有強氧化性,附著的雜質被氧化而除去,使承印物表面自由能提高,達到改善印刷性能的目的。
等離子體處理裝置結構如下圖(略)所示。電極一端用限壓2萬伏耐高壓線。另一端用包膠鋼輥,放電電極長度為347mm。
在等離子體處理過程中,單位面積的處理能量為:
W=P/v·L=uI/V·L
式中u——處理電壓;
I——處理電流;
L——處理電極寬度;
V——走料速度。
如果用不同的處理速度對材料進行處理,可得出單位面積的處理能量與接觸角θ的關系,并畫出θ與W(J/m2)關系曲線。
(2)電暈處理 電暈處理實際上是等離子處理的一種,是低密度的等離子處理。
利用高頻(中頻)高壓電源,在放電刀架和刀片的間隙產生一種電暈釋放現象,用這種方法對塑料薄膜在印刷前進行表面處理,叫電暈處理,也稱電子沖擊或電火花處理。其處理作用為:
①通過放電,使兩極之間的氧氣電離,產生臭氧,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可以立即氧化塑料薄膜的表面分子,使其由非極性轉化為極性,表面張力得到提高。
②電子沖擊后,使薄膜表面產生微凹密集孔穴,使塑料表面粗化,增大表面活性。
(3)化學處理法
印刷前利用氧化劑對PP、PE、PO塑料薄膜的表面進行處理,使其表面生成羥基、羰基等極性集團,同時得到一定程度的粗化,以提高油墨與塑料薄膜的表面結合牢度。
常采用重鉻酸鉀--硫酸溶液處理聚烯烴表面,處理液的配方、處理過程的時間和溫度,都對處理效果有一定的影響。一般來說,處理時間長,處理溫度高、效果較好,但應注意,時間過長或溫度過高,雖然增加了表面極性,但同時還將引起表面氧化、老化,粘接強度反而降低。
化學處理法是應用較早的一種表面處理法,對于印刷,復合前薄膜的表面處理效果好,使用簡便、經濟,但需較長的處理時間影響了生產效率。并且處理液一般都具有化學侵蝕性,造成環境污染及對人體的危害,目前較少采用這種工藝,一般只在不便使用其他處理方法的情況下才采用這種表面處理工藝。
(4)光化學處理法
一般是利用紫外線照射高聚物表面,使其引起化學變化,達到改善表面張力,提高潤濕性和粘合性的目的。和電暈處理一樣,紫外線照射也能使高聚物表面發生裂解、交聯和氧化。
要想得到較好的光化學處理效果,必須選擇適當波長的紫外線,例如用波長為184mm的紫外線照射聚乙烯表面,能使其表面發生交聯,但如改用2537A的波長則難有相同的效果。
使用光敏劑可以使光化學處理更為有效,二苯甲酮是較好的光敏劑,當用紫外線處理后,它會被升華除去。
在此,二苯甲酮是通過生成共振穩定的二苯甲酮自由基來催化光引發反應的。烷基自由基可繼續進行自由基傳播和自由基終止反應,下表為聚烯烴薄膜等經紫外光照射后粘附力提高的情況。
將上述配方制成的涂料在膠袋薄膜表面涂布,風干10s后,用高壓水銀燈照15s,固化后,即可提高薄膜表面的張力。
⒊表面張力的簡易測定方法
用脫脂棉球蘸上已知表面張力的測定液,涂在已電暈處理的薄膜上,涂布面積在30mm2左右,在2s內收縮成水球狀,則薄膜電暈處理強度不足,需要重新提高電暈強度再行沖擊。若試液在2S內不發生水紋狀收縮,則表明薄膜已達到處理效果。薄膜印刷要求表面張力達到38×10-3N/m(38dyn/cm)指標。
|